灰气球

灰气球

资本论:经典经济学 改变了世界 (1)

90
2023-11-05

这是马克思花费40年的光阴,用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部著作,它既是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第一次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全部发展过程,阐述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基本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前言

第1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2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本书书摘比较多,本文只取了第1、2卷。

推荐书籍

书摘

第1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资本家正是看中这个价值差额,才去购买劳动力。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元素,就不能成为商品。

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而且可以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举例来说,小麦和铁两种商品二者的交换比例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

商品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而单个商品只不过是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而已。

第三章 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商品是使用物品和价值承担者的二重物。因此,它们表现为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

相对价值形式只不过是由简单的相对价值表现构成的总和。

第四章 货币形式

一切商品只有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二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每个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物化在其使用价值中的劳动量决定的,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我们的资本家不仅懂得用劳动力的低价值去换取劳动力创造的高价值,而且更懂得用延长的劳动过程去换取更多的价值。

劳动力是人所具有的,并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亦称劳动能力。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劳动力是生产的能动性因素、主导因素,任何社会生产都不可能没有劳动力。生产资料只有在劳动力的运用下,才能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发挥作用。

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产出的超额价值就是产品价值超过消耗掉的剩余价值,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成的价值余额。

虽然生产资料的价值变动可以使已经进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但不会改变生产资料作为不变资本的性质。

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

在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就是预付资本C的价值增殖额,就是产品价值超过各种生产要素价值总和的余额。由此可知,资本C可以分为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c和购买劳动力的资本v两个部分,并且c代表不变资本的价值部分,v代表可变资本的价值部分。因此,生产过程可以表述为C=c+v,而商品的价值可以用c+v+m(m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当然,这两个比率就是把同一种关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而且一种是物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因此,剩余价值率才为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程度的准确表现。

第八章 工作日

然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必要劳动始终只能是工人工作日的一部分,而且工作日决不会缩短到这个最低限度。

当然,工作日不能延长到某个一定的界限,它是有一个最高界限的。至于这个最高界限的影响因素,就是劳动力的身体界限和社会道德界限。

实质上,资本主义生产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剩余劳动的吸取。通过延长工作日,资本家不仅夺去工人道德和身体上正常发展和活动的条件,使人们的劳动力处于萎缩状态,而且使劳动力本身未老先衰和死亡。换句话说,资本家靠缩短工人的寿命,就是在一定期限内延长工人的生产时间获得增殖。

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一定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量同预付的可变资本量成正比。雇佣工人的人数是决定剩余价值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篇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要降低劳动力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产力。

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而由商品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也是如此。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并使工人本身便宜,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

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而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也必然是参差不等的。但商品不是按照个别价值、而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的。那些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因此它会比其他企业多得到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发展劳动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缩短工人为自己劳动的工作日部分,并以此来延长工人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时间。

第十一章 协作

和同样数量个人工作日的总和比较起来,结合劳动可以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可以减少生产一定效用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在一定的条件下,工人发挥的生产力就是资本的生产力,是无须支付报酬而发挥出来的社会生产力。另外,考虑到工人在本身属于资本以前不能发挥这种生产力,这种社会生产力可以看做是资本天然具有的生产力,是资本内在的生产力。

第十二章 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劳动分工必须是这种情况,就是使各种操作不再由同一个手工业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而是分离开来,孤立起来,在空间上并列在一起。

总而言之,不论是否以商品交换为媒介,整个社会内的分工都是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而工场手工业分工却完全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创造的。

第十三章 机器和大工业

至于机器这种物质的存在方式,必然要求劳动资料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纯粹是主观的,是工人们的局部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是一个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可以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因此,劳动过程的协作性质,就成为劳动资料本身的必要。

随着工作日的延长,生产的规模会扩大,而投在机器和厂房上的资本部分却保持不变,却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增加和必需开支的减少。

在一定量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中,机器要提高剩余价值率,就只有减少工人人数。这是利用机器生产剩余价值内在的矛盾。

正是这种没有意识到的矛盾,它不仅能够增加相对剩余劳动和绝对剩余劳动,而且会推动资本家延长工作日,以便弥补被剥削工人人数的相对减少。

机器消灭工作日的一切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成为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手段,甚至可以算是把工人及其家属全部变成受资本支配的最可靠手段。

虽然通过两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榨取更多的劳动,就是提高机器的速度和扩大工人的劳动范围,但是资本家手中的机器可以由法律强制实行,是一种可以客观和系统利用的手段。

第四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是把工作日延长到生产劳动力价值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家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

作为资本主义体系的一般基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从一定程度来看,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是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为前提,而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是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的。

当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已定的时候,剩余价值率只有通过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和工作日两个组成部分的变化才能提高。

从最一般的意义来看,剩余价值是自然基础,而且没有绝对的自然障碍会妨碍个人维持自身生存的劳动,就像没有自然障碍会妨碍个人去寻找食物。

只有当人类摆脱最初的动物状态,尤其是把神秘的观念同这种自然发生的劳动生产率联系起来,他们的劳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而且个人的剩余劳动会成为个人的生存条件。

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资本家为了达到价值增殖的目的,一方面是延长工作日;另一方面是改进设备、技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主义前期,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后期以第二种为主。

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过于富饶的自然“就像胎儿离不开脐带一样”,但是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

第五篇 工资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工人工资表现为劳动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货币。然而,劳动的价值不是它的货币表现,这里的货币表现只不过是劳动的必要价格或自然价格,而劳动的市场价格也会围绕着劳动的必要价格上下波动。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工资的运动规律就是劳动力的价值的运动规律。计件工资是资本主义工资的一种形式,它以一定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计算。它掩盖了资本家利用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来剥削工人的实质。

第六篇 资本的积累过程

资本流通的形成,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资本主义生产做准备;第二个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第三个阶段,通过出售商品,使货币重新转化为资本。

在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中,工人获得的工资,不过是用工人以前的劳动来支付的,工人不仅创造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而且还创造了全部资本。

资本主义再生产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其实质,是资本家和工人的不断相互对立。工人出卖劳动力隶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则是把工人当作生产剩余价值的机器来生产。

第十七章 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一般来说,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就是将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家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要做到积累,就必须把一部分剩余价值通过追加生产资料的方式转化为资本重新投入生产。

资本积累就是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资本家把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投入到生产中,扩大再生产的规模。扩大再生产则可能带来社会的全面繁荣。

同货币贮藏者相比,资本家财富的增长,不同自己的个人劳动和个人消费的节约成比例,而是同他榨取别人劳动力的多少和强迫工人放弃生活享受的程度成比例的。

积累的资本量显然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而决定剩余价值量的情况也影响着积累量。

高利贷:以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方式。是最古老的信用形式,又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存在形式。

资本家资本积累的规模,取决于剩余价值的数量。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出的剩余价值也就可能越多,这就要求资本家投入更多的预付资本,即积累更多的资本。

第十八章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激烈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资本总是处在有利的地位。为了在竞争中保存自己,击败对手,资本家只有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扩大资本规模。

自由资本主义:以自由竞争为特征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前身。

资本积累会造成超出工人人口自然增长的劳动供给,产生出超出资本增殖平均需要的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增多会对在业工人造成极大的压力,致使在业工人不得不过度劳动和忍受资本家的摆布。

农业一旦被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占领,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的提高,对农业工人人口的需求就会绝对地减少,被排挤的大批农业工人只有在工业需要劳动力时才能流入城市。

第十九章 原始积累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以暴力方式剥夺劳动者而实现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提供了最初的和必要的前提。

分工出现之后,一个人仅靠自己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全部生活需要,他必须用自己的产品或以自己产品售出所得的金钱,购买所需要的生活资料。所以,在他制作自己的产品及产品尚未售出的阶段,他必须有足够的积蓄维持生活,这就是资本积累最原始的状态。

第2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篇 资本形态变化与循环

资本价值在流通阶段采取的两种形式,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在生产阶段采取的形式,是生产资本的形式。

在资本运动过程中,分为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第一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贸易则是先用货币去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再把商品换成货币。

劳动力的使用只能在劳动过程中实现,资本家不能再把工人当作商品出售,因为工人不是资本家的奴隶,资本家买到的仅仅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他的劳动力的使用。另一方面,资本家只能通过劳动力把生产资料作为商品形成要素来使用。

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此过程中,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因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才能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生产资本的职能,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品,形成新价值,创造剩余价值。

资本家正是通过出售商品,使预付资本以货币形式回到自己手中,并且使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变为货币。

资本的本质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阶级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阶级关系。第二,资本还是一种运动,是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资本只有在不断的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增殖。

事实上,在每一个阶段中,产业资本都被限定在一定的形式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当产业资本完成而且是必须完成一种和它的当前形式相适应的职能之后,才可以取得进入一个新的转化阶段的形式。

期货交易:有价证券的买卖双方成交以后,按契约中规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远期交割的交易方式。这是现代证券市场上最常见的交易方式之一。

第二章 生产资本的循环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过程,它不仅表示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且表示剩余价值的周期再生产;处在生产形式上的产业资本不是执行一次职能,而是周期反复地执行职能。

第三章 商品资本的循环

在资本循环过程中,商品流通是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拓宽海外贸易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使商品交换全球化。

重商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于西欧社会的一种经济思想。它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5世纪到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重商主义晚期则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但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超过输入。重商主义政策的实施批判了封建经济思想,对工商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推进了资产阶级经济的奋进。

第四章 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资本家在个体资本的基础上产生了股份资本;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股份资本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私人垄断资本;第三次是核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使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纳税人:国家行使课税权所指向的单位和个人。税制要素之一。国家为了征税,除在税法中规定对什么事物征税(即课税客体)外,还必须规定由谁纳税。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均称为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内,自然人是能独立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法人是依照法定程序成立、具有独立财产并能以自己名义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

资本主义生产是连续不断的再生产,资本家将他的资本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资本作为整体同时并列处在不同阶段,每一部分资本都不断地依次通过不同的循环阶段,完成自己的循环过程。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产业资本三个循环的统一。

第五章 流通时间

一般说来,资本的流通时间,会限制资本的生产时间,从而也就会限制它的价值增殖过程。其限制程度与流通时间所持续的长短成比例。

商品本身寿命的长短,决定了它作为商品流通时间的长短。对商品进行保鲜加工,会扩大商品空间流通领域,从而导致生产的增加。

第六章 流通费用

买者和卖者之间达成交易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买卖时间并不能创造价值。它只是将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是一种纯粹的流通费用。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凡届满一定下限年龄、具有劳动能力、要求有报酬的工作而尚未获得工作职位的人口,称为失业人口。不愿工作而赋闲的人,或虽有工作愿望而尚未达到规定下限年龄的人,均不得算作失业人口,失业率是受到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社会经济指标。失业率的高低,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安定程度。一般说来,社会主义国家失业率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的循环运动,无论是在生产过程还是在流通过程,都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记账和算账,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记录和核算。这种簿计工作所产生的费用虽然同单纯买卖商品的费用有区别,但都同属于纯粹的流通费用。

酒的储备,不但需要兴建大的酒窖,用好的木桶封存,还要投入人力来维护,这些为保存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产生的保管费用会增加商品的价值,所以保存年代越长的酒,就越价格不菲。

为保证生产不被中断,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生产原料。生产场地原料充沛、交通运费低廉或者信用制度的完善都可使资本家用不着储存大量的原料,就足以保证生产资料进入下一个过程。

资本家把他预付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上的资本转化为产品,使之变成待售商品,如果这些商品堆积在仓库里,没有卖出去,那么,在此期间不仅他的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会停滞,他为保管这些产品而追加的储备支出,也会形成直接的损失。

作为销售商要考虑到不断扩大的购买者范围,储备一定量的商品,才能在一定时期内满足市场需求。市场上的商品必须有一部分不断保持商品形式,另一部分,则流动着转化为货币。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一对范畴。劳动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亦即脑力和体力的生产耗费,二者总是结合在一起的。但劳动因二者所占比重和工作方式有差别而区别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一般地说,当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直接劳动操作以生产物质产品,其劳动耗费以体力为主时,他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而脑力劳动则以脑力耗费为主,其特征在于劳动者在生产中运用的是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故又称智力劳动。

商品运输发生在流通领域,运输条件的改变,可以改变商品的流通时间,减少商品的流通成本,从而更快地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运输业作为一种追加的生产过程,耗费在运输业上的资本价值会转移到所运输的商品中,商品的绝对价值量就会因为运输业生产力的提高而降低;因运输距离的缩短而升高。

第二篇 资本周转

资本的循环不被当作孤立的行为,而是被当作周期性的过程,这种周期性的循环过程就叫做资本周转。

资本的周转是以预付资本的形式为起点,经历一系列循环运动,已经增殖的资本又重新回到它的起点。这种资本周转是资本循环运动的不断重复,是以实现预付资本价值的增殖为目的。

第八章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以劳动形式存在的那部分不变资本,是真正的劳动工具。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资料将自己的价值逐步转移到产品中,这一部分价值作为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流通,待它全部转化为货币,货币再转化为新的劳动资料时,它作为固定资本的周转就完成了。

企业固定资金:企业流动资金的对称。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固定资金不同于流动资金,它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较长。就占用在个别固定资产上的固定资金来说,它随着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逐渐转化为折旧基金,当提足折旧基金、重新购建固定资产时,折旧基金又转化为固定资金,从而完成固定资金的一次周转。

资本家用来购买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的不变资本和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均属于流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资本不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使用形式,将自身的价值一次性全部转移到产品中,通过流通来完成资本的周转。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纺织、冶金、采矿、机械等各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带动了人类由农村和手工业时代进入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时代。1788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61300吨,而在各炼铁厂相继采用蒸汽机后,到了1796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就猛增到125000吨。

车床是“机器之母”,1797年,英国人亨利·莫兹利因为发明了车床的核心部分刀架,被誉为“车床之父”,后来相继出现的刨床、钻床、镗床等各种机床,都离不开刀架。莫兹利工厂里的一名车工,1817年又因为改进了刨床和车床,奠定了今天机床的基础。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价值的可变资本也属于流动资本。由劳动力创造的,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那一部分价值,随着产品的出售转化为货币。如果要使生产过程连续不断地进行,这些货币就必须作为可变资本又用来购买劳动力,从而完成它的一次周转。

企业流动资金:企业固定资金的对称。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占用在原材料、产品、商品、银行存款、应收款等流动资产上的资金。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流动资金占用形态也不断变化。生产企业的流动资金一般从货币形态开始,顺次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商品资金三种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而完成一次周转。流动资金不同于固定资金,它周转一次所需时间较短。

损耗(无形损耗除外)是由于固定资本的消耗而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价值部分。这种转移是按照固定资本平均丧失的使用价值的程度进行的。

固定资本有着不同的寿命,也就意味着有不同的周转时间。马作为活的劳动工具的损耗是以丧失使用价值的平均程度进行的,它有一定的平均寿命,它为这段时间实行全部预付,一旦丧失劳动能力,马的主人就会用一匹新马来替换它。

对于一台机器的不同组成部分的寿命来说,它们在不同期间内的损耗,必须在不同期间内进行补偿。精明的日本人则力图使机器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寿命相同,以便一次性全部更换,减少维护部分的投入。

专利:确认发明人(或其权利继受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规定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专利”一词来自拉丁文litterae patents,含有公开之意,原指盖有国玺印鉴不必拆封即可打开阅读的一种文件。现在,“专利”一词一般理解为专利证书,或理解为专利权。国家颁发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的专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对制造、使用、销售享有专有权。其他人必须经过专利权人同意才能进行上述行为,否则即为侵权。专利期限届满后,专利权即行消灭。任何人皆可无偿地使用该项发明或设计。

保险必须由剩余价值部分来补偿,它是剩余价值的一种扣除

第九章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以及周转的周期

1929年10月24日,由于盲目的竞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主要消费品和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等等原因,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随后向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席卷而来,直到1933年,持续了4年之久,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总计约2500亿美元,欧美各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瘫痪。

第十章 生产时间

生产过程的全部时间,分为生产时间和非生产时间,劳动产品的存储时间也是生产时间的一部分,劳动产品存储时间的长短,对资本周转的速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葡萄酒被存放起来,不加入人工劳作,但封存以后,光、热和振动都会加速酒的藏酿进程,这种生产过程的中断对于酒至关重要。

黑市价格:非法交易的价格。不按国家规定的范围或不具备合法交易资格所进行的买卖活动,其成交价格都属黑市价格,包括:违禁品价格、走私品价格、无价票证价格;不按国家规定的对象、数量、价格销售非自由贸易商品的价格等。黑市价格一般高于公开的市场价格,但走私品和其他逃漏税等商品价格则属例外。

葡萄酒的年份代表葡萄的收获年份,也反映出葡萄酒发酵和储存时间的长短,葡萄酒的生产过程包括葡萄的采摘、加工、生产、包装和窖藏。其中葡萄漫长的自然发酵过程,是非劳动过程,但这一过程应当计算在生产时间里,并被算入商品的绝对价值量中。

为了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减少生产过程的间断,农民采取进行多种作物的生产。但在加长劳动时间的同时必须控制固定资本的增加,这样才能加速资本的周转。

一月下雪,二月翻土,三月修剪葡萄枝,四月羔羊出生,五月打猎,六月割牧草,七月收获庄稼,八月打麦,九月播种,十月榨葡萄汁酿酒,十一月放猪到橡树林中吃橡栗,十二月杀猪。

第十一章 流通时间

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生产时间和资本流通时间,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商品出售时间和商品购买时间。

资本周转时间是资本生产时间和资本流通时间之和。流通时间包括了商品出售时间和商品购买时间,其中商品出售时间的延长和缩短,直接决定着流通时间以及整个周转的长短。

交通运输工具的改善,不仅可以缩短运输时间,还可以改变商品的储备时间。市场上商品储备量的减少,会加速资本的回流。这样,资本的总流通时间缩短了,周转时间也随之缩短。

供货契约,作为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交易的一种凭证,是一种与市场即流通领域相关的业务。

世界市场的扩张起源于海外殖民。资本主义生产的进步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英国作为近代最大的殖民国家,始于16世纪止于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的殖民扩张,商业资本起了主要作用,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当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老牌殖民国家称霸海上时,人迹罕见的北美东岸成为英国最早的殖民活动地区。

资金市场: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媒介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的资金融通调剂。包括银行和信用社经营的存贷款业务、企业间商业信用对资金的融通,以及通过股票、债券买卖进行的资金流动。资金市场还用来表示社会闲置资金有多大数量、多大需求,其动向如何。狭义指股票和债券的发售以及股票、债券的交易场所。

第十二章 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

整个资本周转过程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都要占用一定量的资本,资本在整个周转时间内所需要的预付资本量,是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总和。为了不使生产在资本的流通时间内中断,不能预付足够的流动资本的情况下,就只能缩小生产的规模。

资本周转中,流通时间会对处在生产期间的预付资本产生极大的影响,资本周转时间越长,为维持再生产所需要的预付资本量就越大。而在周转时间中,资本流通的时间越长,处在流通阶段的资本就越多。

资本的一部分,只有当另一部分脱离真正的生产而处于商品资本或货币资本形式的条件下,才能作为生产资本执行职能。因此,忽视了这一点,也就完全忽视了货币资本的意义和作用。

第十三章 可变资本的周转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在整个资本的周转过程中,只有可变资本能创造出剩余价值来,因此它的每一次周转都会带来剩余价值量。

在资本的周转过程中,只有可变资本才能创造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的每一次周转,都会带来一定的剩余价值量。因此,可变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

邮政汇兑:邮政部门用汇票方式将汇款人交汇的款项在指定地点兑付收款人的业务。邮政汇兑不但可以沟通汇兑用户之间的经济往来,而且可为国家积累流动资金,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汇兑本属金融业务。自法国在1817年创办邮政汇兑后,各国邮政也先后开办这种业务。有些国家的邮政在办理公众汇款时,除办理普通汇兑和电报汇兑外,还办理邮政支票、邮政转账等业务。

由于周转期间长短的不同,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为了推动等量的生产流动资本和等量的劳动而必须预付的货币资本量是极不相同的。

第三篇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是社会各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资本的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

货币资本作为资本周转过程的第一推动力,使每个单个资本都以货币资本的形式来开始它的资本周转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都需购买生产必需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生产材料,这些都需要储备大量的货币资本做后盾。

西商:中国古代商人集团居于陕西和山西一带,故名西商。又称西客、山陕商人、秦晋大贾。明清时期,与徽商并雄,为当时两大主要商业资本集团之一。陕西、晋南都是著名的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明清时期的山陕商人,以此地的农业及其他资源为基础,逐渐形成巨大的地方商业集团。此后又与高利贷资本结合,出粟收息,发放母子钱,由此扩展为商业资本。

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一方面更多地利用生产剩余价值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另一方面又很快地改变社会生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货币资本对生产规模的限制不是绝对的,通过加强对劳动力的剥削,提高生产力,增加固定资本的使用强度,或者像图中利用潮汐来发电那样,加强对自然物质的利用。这样即使不增加货币资本,或货币资本不按照生产规模扩大的比例而增加,生产规模仍然可以扩大。

第十五章 简单再生产

1784到1787年间制定的三个土地法,是美国开发西部的纲领:一是宣布西部土地国有化,二是决定将公地向自由移民开放,三是规定在西部建立的新州必须采取共和制,不得实行强迫劳动。土地法的实施使农地开发与牧业开发、矿业开发、市镇开发、交通建设得以并举、互动。“暴发式”的大规模西部开发活动,对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积极性作用,成为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一个重要基点。

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中的一部分再转化为资本,另一部分则进入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这两方面在社会总资本生产的产品价值内形成一个交换运动。这个运动既是价值补偿,也是物质补偿。

社会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可以分成两大部类:
1.生产资料:是一种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2.消费资料:是一种具有进入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
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都各自拥有不同的生产部门,总合起来又各自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部门用来进行生产资料的生产,另一个部门进行消费资料的生产,它们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都形成社会资本的一个特殊的大部类。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各自使用的全部资本,总合起来形成社会总资本。它们又都由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组成。

徽商:中国古代商人集团。以居于徽州而得名。大致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当时主要的商业资本集团之一。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多地少,不得不外出经营工商业谋生。其驰名国内外的丰富地产使徽商可以与各地互通有无。此外,徽州位于东南重要经济区苏浙地区的中心,有利于徽人从事商业活动。徽商经营的行业十分广泛,以盐业为最重要。此外,徽商也兼营金融业务,因此资金比较充足。加上有较好的商业道德,其经营范围和资本积累均有显著发展。明中叶至清代前中期,不少徽商富比王侯,资产以百万甚至千万计。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交换中,行使消费职能的资本家把不变资本,从消费资料形式再转化为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形式,使消耗的不变资本得到补偿,并重新执行资本的职能;同时,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力的等价物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则由生产资料的实物形式化为生活资料的实物形式进入个人消费。

生产消费资料过程中,生产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资本家,在支付工人工资后,又把这些必要生活资料卖给自己的工人,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就通过工人用工资购买这些必要生活资料而直接流回资本家手中。

生产出的奢侈消费资料,只进入资产阶级的消费,一般工人根本无法购买,它只能由资本家用剩余价值来购买,资本的回流由资本家把货币工资支付给工人开始,工人再用这些货币工资购买必要的生活资料,资本家又用这些货币工资购买这些奢侈消费资料,最后,这些货币才回到资本家手中。

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有两样东西始终是必要的:投入流通中的商品,投入流通中的货币。

在流通过程中,货币并不因为它最终从一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中退出来而消失,而是不断地沉淀在商品空出来的流通位置上。

人们购物付出的货币是商品流通的媒介,货币在商品使用价值换位和转手后,流通过程并没有结束,它没有退出流通。而是“永恒”存在着。

资本家生产的年产品中充当再生产资料(原料和劳动工具)的第Ⅰ部类,尽管在实物形式上也能够充当消费资料,但它是只投在生产资料生产上的资本的产品。构成不变资本的绝大部分产品,从物质方面来看也是处在不能进入个人消费的形式。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期间,生产资料到了其使用寿命,不能再在生产过程中执行职能,这时它的价值并没有就此完结,它会由生产资料逐渐转移到它参与生产的商品中去的、已经通过商品出售而转化为货币形式的价值的总和来得到补偿。再牢固耐用的机器也有它报损殆尽的那一天,但它的价值却没有因此而流失。

预付资本:资本家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了生产剩余价值而预先垫付的资本。从一个孤立的生产过程来看,预付资本好像是从资本家私人基金中预付的。但是,从再生产过程来看,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因为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再生产出来的产品的一部分,并且不断以工资的形式流回到工人手中。工人这个月的工资,是用他上个月的劳动产品转化的货币来支付的。当然,资本家依靠原始积累成为货币所有者的情况是可能的。

在固定资本的更新过程中,由于其价值是逐渐损耗并转移到商品产品中的,而剩余的部分仍然继续以实物形式执行职能,所以这部分生产要素不需要立即用实物来补偿,而要转化为货币,这个货币逐渐积累成一个总额,直到固定资本完全损耗完成,需要再次以实物形式更新的时候为止。

在商品转化为货币之后,必须有一部分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各种要素,如转化为原料辅助材料,以便对已经消费掉的原料、辅助材料和劳动力进行补偿。但是,商品价值中等于固定资本损耗的那一部分在商品转化为货币后,尽管它是补偿这个组成部分的价值的,却不会再转化为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通货膨胀最初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而引起贬值,物价随之上涨的现象。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货币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铜钱、铁钱和金银等金属货币广泛流通,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宋真宗初年,四川成都的16家富商联合印发了一种比金属币携带方便的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四川使用。“交子”是四川方言,“交”是相会、相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起来,就可兑换现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出现,使货币发展史迈进了一大步。

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经济学中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和“战后繁荣之父”。他认为,在短期中,货币数量的变动影响实际变量,又影响名义变量,但在长期中,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货币数量的增加就是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

马克思一再指出,当国内再生产出现失衡,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时,对外贸易都能起到补救作用。所以进出口商品结构、数量的调控必须考虑到有利国内再生产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外汇平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内容。中国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曾是对外贸易的第一条通道。

消费力:有三种理解:第一,消费者消费或享用消费对象的能力、条件和手段。消费者依据这种能力,才能通过消费恢复和提高自己的劳动力,并转化成新的生产力。第二,产品通过消费者消费得以实现的限度,或消费者消费的限度。第三,消费者、消费资料、消费服务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消费者已确定的条件下,消费力的大小以消费资料的供给量为转移,同消费资料的质量、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变动。消费品供给愈好、愈多则消费力也就愈大,反之则愈小。

生产过剩等于社会对它本身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料的控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这种生产过剩是无政府状态的一个要素。毫无疑问,这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当然并不是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这种固定资本的生产必然引起危机。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一个重要条件。只有计划经济才能够避免这种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时期,产品价格偏高,只有少数人能买得起,生产多余的产品不是被倒掉就是被囤积起来。

第十六章 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在进行实际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以前,剩余价值转化为货币以及货币的贮藏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只有在作为资本积累的货币额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表现为物质的极大丰富,商品的大量堆积。为了便于商品交换,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商业中心,这里的商品齐全,品质优良,加之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还可以休闲娱乐。

积累的货币是由进行实际积累的资本家提供的。但是,货币贮藏不是生产,早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以前的简单商品流通中就已经产生了货币贮藏。因此,社会拥有的货币量,总是大于实际流通中的货币量。

人类进化的历史说明,每一次生产工具的变革,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从石器时代到铁器时代,到铜器时代、手推磨时代,以及后来的机器工业时代和现在的电子信息时代,无一不是如此。而且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变革的间隙越来越短,强度越来越大。美国工程师杰克·基尔比发明的集成电路,就为现代信息技术和开发电子产品的各种功能铺平了道路,革新了我们的工业,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一次能源: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各种形式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一次能源可按其来源的不同划分为来自地球以外的、地球内部的、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三类。来自地球以外的主要是太阳能。而由太阳辐射引起气象变化形成的水能、风能、洋流能和海洋深层与表层的温差能等,由植物通过光化作用吸收并蓄积太阳能而形成的生物质能,如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都是一次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的一次能源主要是地热和原子核能。来自地球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的一次能源主要是潮汐。

对于货币贮藏的资本家,占有由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构成的剩余产品,是潜在的追加不变资本。而这些剩余产品,只有在商品售卖的资本家手里,才能执行追加的不变资本的职能。

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社会存在着大量的相对过剩人口,劳动力的追加总是非常容易的。在必要时,只要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即使不增加劳动力的数量,也可以推动更多的劳动,从而实现扩大再生产。

不变资本的积累,取决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一个国家执行职能的生产资本越多,生产资料的生产规模就越大,劳动生产力就越发达,剩余产品的量也就越大,不变资本积累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

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工业正处在发展高峰期,德国在制造业、能源和化学工业方面的世界领先水平使得“德国制造”不仅是好的产品的标志,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业体系的象征。

在乡村因为运输不便利,市场范围狭小,贸易发展受到制约。与城市里的批发商相比,虽然他们单个商品所赚取的差额会比批发商多,但大的批发商因商品充沛,流通顺畅,总是能很快地收回资金,贸易也可以随着资本的积累而扩大。

二次能源:能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程度以及人均消费量是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凡由一次能源经过转化或加工制造而产生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力、氢能、石油制品、煤制气、煤液化油、蒸汽和压缩空气等。但水力发电虽是由水的落差转换而来,一般均作为一次能源。

威尼斯古城大约建于452年,14世纪前后,威尼斯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已经成为地中海中重要的海运枢纽,贸易往来的船只穿梭于城中蛛网般的177条运河之上,使这个意大利港口城市成为繁忙、兴旺、活力和财富的象征。

贵金属钱币是以自身的重量为价值,现代金属钱币则把其价值印在面上。

“拿破仑”金币,是自1804年以来面额最大的金币,面值为20法郎。法郎首次发行于1795年,在10年大革命的混乱时期,国家不断发行纸币,导致了通货膨胀。是拿破仑及时实施了财政改革,并坚持强硬的政府干预,才使法国的通货系统重新步入正轨。

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支付手段会产生并扩大信用事业。信用卡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美国,这种信息快捷交流、资金的极速流动,对世界的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14世纪的欧洲,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微薄的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却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天文数字般巨额利润。

资本主义制度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赋予了资本家。劳动者和资本家分别以劳动力的卖者和买者身份发生关系。

财政预算: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其施政方针所编制的一定时间内的财政收支计划。预算经立法机关通过,成为该财政年度内政府工作经费的来源和支配的依据。“预算”中国古称“制用”。英语“budget”源于拉丁文“bulga”,指钱袋、革囊。近代预算制度始于英国。直到20世纪预算才成为行政机关的一种正式财务制度。中国清宣统二年(1910)始有国家预算。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机关均作预算,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国家预算,在本质上有很大不同。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利用自然资源,控制驯服自然力使河流、森林、矿藏更好地服务人类,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1914年,一条横贯巴拿马的峡谷运河将太平洋和大西洋连在了一起。在运河施工的高峰时期,劳动力总人数达8.5万人,医疗知识、科学技术和铁一般的组织纪律,以及3.52亿美元的预算保证了运河的开凿成功。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能小觑。1953年,美国工业公司的研究员杜邦研制出一种名为尼龙的强度很高的合成纤维,直径1毫米的尼龙可吊起100千克的东西,且耐污、耐腐蚀。它一出现就得到广泛应用,直到1990年,53亿人所有的纺织品总量中就有45%来自合成纤维。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历时4年多,动用兵力7000万人,死伤2000万人。它改变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原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一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经济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被迫将世界金融中心的头衔让给了美国。